About

關於一品

相遇

第一次與茶的相遇,是在國小一年級的時候,發現大人們相聚聊天,經常邊泡一壺茶抬邊槓,當時對這杯茶覺得好奇,討了一杯來喝,那時也不知道自己喝了甚麼,就有種「啊~不好喝!」,茶味的苦澀讓的一次喝到茶的毛頭小子我揪起臉來。大人看到我的表情,紛紛笑出來說「你還小啦!喝不懂,常常喝你就知道茶的美好!」 但神奇的是,茶初嚐雖然苦澀,之後的回甘卻又有種魔力讓人想再嚐一口,於是乎漸漸養成了在大人們開始泡茶時,去討一杯茶來喝的習慣,也因此發現每一杯茶喝下去味道都不一樣,竟是因為泡的時間長短和泡過幾次有明顯變化!也越來越能體會到長輩所說的『茶的甘甜』,啟發我想好好認識『茶』這位朋友。 隨著年歲開始增長,到山下去唸書,回家時也常常幫忙家裡茶園,當作是寒暑假的打工,這時的我對茶和對一品茶園,更多的是對親情和家鄉的眷戀。 重新爬梳自己兒時對茶的感動,現在,歷經三代三十年的積累,敬請期待一品茶業化蛹成蝶後的嶄新風貌。

轉念

在當兵的過程,同袍之間皆在討論未來要做甚麼,這時的我也開始想「對啊!那我呢?」,心中有許多想法,同袍間也彼此交換意見,但仍找不到可以讓自己義無反顧投入的工作。 退伍後,回到山上,有天晚上跟阿公阿嬤在星空下抬槓,聊到了阿公過去怎樣用心耕作,怎樣開拓現在的一品茶園。阿公阿嬤全靠雙手雙腳,一鋤一鋤建立了茶園規模,但現在因人手不足,委託交給別人契作。阿公感嘆的說,給別人契作也沒有不好,但契作的人想要更多的收益,就會讓茶樹和土地都沒機會休息跟調養,他這陣子去巡茶園,看到萎靡的茶樹,都覺得很心痛。 這一晚的促膝長談,讓我終於找到自己想要投入一輩子做的事情,我要讓一品茶園的好茶讓更多人喝到,讓更多人了解喝茶的快樂以及茶的不同滋味。 我常說,以茶會友,現在,歷經三代三十年的積累,敬請期待一品茶業化蛹成蝶後的嶄新風貌。 

決心

雖然家裡長期種茶也製茶,但實際上以前的自己也只是寒暑假回來打打工,而家裡後來因人手不足,多數茶田也都交由別人契作,相較於傳統種茶方式,那時的我更想要從頭開始去學更現代的種茶和製茶的方法,於是開始計畫一連串的進修,跟著產銷班班長們學習,以及到茶葉改良場上有關於茶的科學、理論,把科學與理論去實際應用在種茶、管理茶園、採茶和製茶上,更重要的是透過這些現代化的方法,知道了如何用更有效率的方法來種茶,透過瞭解土地,透過善待茶樹,來獲得大地甜蜜的回饋。 除種茶與管理茶園的技術之外,也了解如何透過製茶焙茶的手藝,來讓品茗的人能品嘗到大自然醞釀出來的滋味。製茶的每個環節皆可以讓茶葉產生不同味道,讓我沉迷其中不可自拔,這過程中也讓自己的決心更為堅定,「要讓品嚐一品的茶,變成像在欣賞一場演出,讓每一次品嘗都有不同滋味湧出。」要讓喝茶的人感覺到一品的堅持與誠心,是身為一品茶業茶師的責任與態度。 另一方面,除了不斷的在學習外,也在2010年全面接手了一品茶園的經營與管理。剛接手的前兩年,因為長期契作的關係,茶樹的老化以及土地的地力流失皆非常嚴重,但為了要這一杯好茶,決定把整片茶樹台大幅修整,讓茶樹重新生長,讓一品茶園能重獲新生。 有捨才有得,現在,歷經三代三十年的積累,敬請期待一品茶業化蛹成蝶後的嶄新風貌。

傳承

在獲得茶葉改良場官能品評中級考試合格後,後續因緣際會之下加入了茶山農會的評茶研究班,並透過專業的課程訓練和完成考試後,成為了評鑑委員的一員,透過不斷的品茗各地的茶以及和不同茶師交換心得,讓種茶與製茶的技藝也不斷提升。在不斷提升茶藝的過程中,也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好好休養茶園,尤其為了生態永續和環保,作了不使用除草劑的決定,也因此因為地力漸漸恢復而不斷湧生的雜草,都靠全家大家一起投入除草,過程雖然艱辛,但大家覺得這就像品茶一樣,先是微微苦澀,之後回甘更顯滋味。 透過實踐在改良場學到的理論與技術,用一顆善待土地的心,慢慢的調理土壤成分,並時刻關注茶樹的生長狀況,透過觀察枝枒的成長,來補充茶樹所需要的養分。終於在多年的努力下,一品自有茶園好茶品質受到更多國內各種獎項的肯定,這三十年來各種大獎的匾額讓牆面快掛不下,成為另外一種煩惱呢! 傳承與開創,是一品轉型的目標,現在,歷經三代三十年的積累,敬請期待一品茶業化蛹成蝶後的嶄新風貌。

未來

一品茶業從第一代阿公阿嬤起步,第二代爸爸姑姑經營有聲有色,到我第三代重新轉型。這三十年獲獎無數,然而每年得獎是肯定,卻也是包袱。每次採茶季時,看著壟罩在日出陽光下的茶園,都像是在提醒著自己,莫忘初衷,不要迷失於獲獎的光環,要持續的提升自己的技藝,和堅持永續以及友善環境的管理方式。讓更多的人能透過品茗一品的茶,來感受善待土地,以及土地回饋的美好滋味。 我常說,期待以茶會友,期待大家喝到這一口純淨好茶的感動。現在,歷經三代三十年的積累,敬請期待一品茶業化蛹成蝶後的嶄新風貌。